一、基本信息介绍
马魁,男,中共党员,西安航空学院2007届毕业生,中级职称,现任长龙(杭州)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。曾获民航局重大运输保障先进个人、浙江省F类人才。2007-2016年就职于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,2016年至今就职于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。

二、个人经历
1. 那些年,镌刻于心的校园时光
(1)同窗岁月|温暖一生的青春印记
在我的记忆深处,东仪校区教学楼的书桌上,仍镌刻着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独特课桌文化。宿舍操场前,同学们在仅有的四个篮球架下挥洒汗水,留下青春的印记。每天下午,校园广播里播放的《孤单北半球》、《老鼠爱大米》和《江南》等歌曲,总能勾起我无限的回忆。土门校区西门口的宿舍楼,一楼住着敬爱的辅导员老师,而楼上则是我们这群调皮捣蛋的学生。这些美好的校园时光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
(2)师恩难忘|点燃理想的三尺明灯
我永远铭记电机与拖动教研室里那段调皮往事,同学们将教研室牌子戏称为“电机与拖不动教研室”。辅导员邹宇老师总是苦口婆心地叮嘱同学们,要好好学习,将来找个好工作。班主任老师上课风趣幽默,生动有趣,潜移默化中将知识传输给了每一位学子。在实践课上,他们磨榔头,使用各种金工工具,历时一周,真正发扬了“铁杵磨成针”的精神。当他们看到最终劳动成果——锃光瓦亮的铁榔头时,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。
(3)燕园情结|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坐标
再次回到母校,走过新建的图书馆,发现智能借阅系统已经替代了当年承载着无数秘密的旧书签。然而,当他穿过紫藤长廊时,恍惚中仿佛还能听见辩论社的学弟学妹们在讨论着他们当年的辩题:“是毕业工作?还是继续深造?”那些凌晨路灯下摇曳的光影,始终是他思考的源泉。
2.十年深耕,在求索中蜕变新生
(1)职场初啼|从荆棘里开出勇气之花
作为非民航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,我在初入职场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首先是系统性知识断层飞行原理、机体结构、航电系统等学科,而电气自动化课程主要针对工业场景(PLC编程、电机控制等),难以直接迁移。其次是行业独特性壁垒,专业英语需快速掌握3000+航空维修缩略语(如ATA章节代码:21章=空调系统,29章=液压动力)、部件编号逻辑、工卡(Work Card)。再次是安全文化适应成本,需适应“三次确认”原则(如拆装IDG必须按AMM 12-23-00逐条画勾)、FOD(外来物防护)、敏感度(一颗螺丝未清点可能导致AOG停场),这与工业领域允许一定故障率的思维形成冲突。坚信努力终会有回报,功夫不负有心人,历时六个月潜心恶补顺利通过PTR四阶段考试,年终获得车间优秀个人。
(2)破茧时刻|转角遇见光的职业突围
毕业两年半后,我获得了民航基础执照考试资格,我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和周末时间,闭门三月,自学了10本基础执照相关书籍,最终一次性顺利通过10门笔试。历时三个月的备考后,以考场总成绩第一的成绩通过了执照考试。2010年,我成为海口07届100人中第一个取得放行授权的人。次年,被任命为广州维修室车间主管。2016年,我加入浙江长龙航空,伴随着公司的成长,从13架飞机发展到现在的74架,人数从100人发展到900人。公司的维修能力也从航线维修扩展到定检6C、航空器拆解、航材贸易、工程支援等全面业务,个人也从航线经理一路成长为维修公司助理总经理,再到副总经理,伴随公司一同成长。
三、学长寄语
亲爱的学弟学妹们:
希望你们能够重视大学专业知识学习,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,同时要注重英语知识的储备,这是你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助力。在工作后,对待工作要有浓厚的兴趣,学会在工作中发掘兴趣点,让自己乐在其中。